健康資訊

疾病篇:認識抑鬱症

了解抑鬱症: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是簡單的悲傷,還會顯著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和整體幸福感。本文旨在提供有關抑鬱症的全面概述,包括其症狀、成因及可用的治療方法,並優化搜索引擎,以確保信息能夠傳達給需要的人。

 

抑鬱症(或稱憂鬱症)在都市中十分普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統計,全球約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鬱症,佔全球人口的約5%,使其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常見疾病。此外,受新冠疫情影響,抑鬱症的患病率上升了28%

 

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會產生變化,導致出現心情、思想、身體狀態及行為上的相關症狀。大部分患者會持續感到情緒低落、對身邊的事物失去興趣、動力下降及思想變得負面。雖然抑鬱症在精神科疾病中性質較良性,但病情的表徵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若能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復元。

 

可惜的是,許多人患上抑鬱症後自己不以為然,若真的自覺有問題,也不相信有解決的方法。過去的統計發現,少於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尋求有效的治療,因此認識此疾病是預防的重要一步。

 

抑鬱症與日常生活中的「不開心」有什麼分別?

 

在日常生活中,「不開心」和情緒低落是常見的情緒反應,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受。一般來說,這種感覺是較短暫和輕微的,隨著時間淡化後,情緒便會回復正常,並不會對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抑鬱症的症狀與一般情緒低落的感受有相似之處,但若抑鬱情緒症狀的數目較多、持續時間較長或嚴重程度更高,便可能是患了病。比起一般的「不開心」,抑鬱症對我們有著更嚴重、更長和更深的影響。

 

患上抑鬱症會有甚麼症狀?

 

情緒方面:

  • 持續情緒低落或感到空虛
  • 對日常生活或嗜好失去興趣
  • 精神緊張,難以鬆弛

 

思想和行為方面:

  • 對事物失去興趣
  • 感到絕望或消極
  • 覺得自己沒有用,過分自卑,失去自信心
  • 不合理地自責或充滿罪疚感
  • 有死亡或輕生的意念,甚至已有自殺的計劃或曾嘗試自殺
  • 逃避社交活動,孤立自己

 

身體方面:

  • 時常感到疲倦或失去動力
  • 睡眠質素下降
  • 食慾不振或吃得太多,體重隨之改變

 

大腦功能方面:

  • 注意力不集中
  • 記憶力減退
  • 判斷力衰退
  • 認知功能障礙

 

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

 

每個人都有機會患上抑鬱症,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和壓力等環境因素導致。

 

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抑鬱症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一個人有家族成員(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抑鬱症,那麼他們患抑鬱症的風險會增加。雙胞胎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中,如果一人患有抑鬱症,另一人的患病風險高達60%至80%。這表明基因在抑鬱症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壓力因素 
壓力是抑鬱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生活中的重大壓力事件,如失去親人、失業、離婚或重大疾病,都可能引發抑鬱症。此外,持續的壓力,如工作壓力、學業壓力或人際關係問題,也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遺傳因素 + 壓力 = 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人的大腦由數以億計的腦細胞組成。在每個腦細胞內,信息主要通過微電流傳遞;而細胞與細胞之間,則通過化學傳導物質傳遞信息。在大腦管理情緒的部分,這些化學傳導物質主要是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 Noradrenaline)和多巴胺(Dopamine)。

 

 

抑鬱症的成因是當一個具有遺傳風險的人經歷累積的壓力時,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會逐漸耗竭,使腦部情緒管理系統出現問題,繼而引致種種抑鬱的症狀。
以下圖片簡單介紹了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失調所導致的症狀: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抑鬱症?

 

你可以按此到我們抑鬱症的自我檢查連結以了解自己的情況。若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應儘快找可靠的精神科專家作評估和分析。

 

抑鬱症需要怎樣治療? 

 

當完成評估及分析後,若真的確診患上抑鬱症,專家會根據您患病的原因、疾病的嚴重程度、您個人的意願,度身訂造治療方案。抑鬱症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改善生活習慣:

 

 

藥物治療 

醫生可為中度和較嚴重抑鬱的病人處方抗抑鬱藥,調節腦部的化學物質失調,並控制病情。
上文解釋了抑鬱症可能是因化學傳導物質,包括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 Noradrenaline)和多巴胺(Dopamine)的失調所引起的。抑鬱藥的原理並非直接補充這些化學物質,而是防止這些化學物質被發放的腦細胞再回收。因此,主要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以Reuptake Inhibitor(RI)命名,涵意是「再回收的阻截劑」,包括:

 

  •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阻截劑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 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回收阻截劑SNRIs(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
  • 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再回收阻截劑NDRI(Noradrenaline and Dopamine Reuptake Inhibitor)

 

一般來說,藥物能在2至4個星期內發揮作用,幫助減輕抑鬱症狀,若找到適當的藥物治療,病情可在4至6星期後得到改善。
服用抗抑鬱藥初期,少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嘔吐、便秘、腹瀉、口乾、頭暈、頭痛、昏睡、倦怠、失眠等副作用,但通常都是輕微的,只需多堅持數天,待身體適應藥物後,副作用會漸漸消失。但若堅持了一段時間仍未能適應,病人可與醫生商討選擇更合適的治療。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又名「談話治療」(Talking Therapy),透過鼓勵抑鬱症患者與專業人士互相溝通,幫助患者面對並重新了解抑鬱症。在香港,較常採用的心理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簡稱CBT)和心理分析法(Psychoanalysis)。
認知行為治療主要通過思想上的分析,協助病人改變負面思想及行為模式,培養更客觀的新思維和有助健康的生活模式。這種治療方式一般較具目標性,療程相對較短。
心理分析法則主要透過理解和分析病人的過往經歷及潛意識所形成的意念,從而理解抑鬱情緒的癥結。這種治療方式探討較為全面和深入,療程相對較長。

 

健康的生活習慣
除了藥物及心理治療,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也是治療的一部分。這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定時運動、學習放鬆,以及避免喝酒或濫用藥物。

 

若患上了抑鬱症而不理會,可能會引致甚麼後果?

 


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拖延就醫的時間越長,病情便會越加嚴重。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應盡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我們應怎樣預防抑鬱症?

 

預防抑鬱症的方法包括:

  • 學會壓力管理,使用有效的減壓措施。
  • 建立平衡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保持適量運動和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如散步、看書、聽輕音樂等。
  • 作息定時,保持充足睡眠。
  • 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社交活動,遇上不開心的事要多與身邊的人傾訴。
  • 在心靈路上遇到難關時,應與家人或朋友傾訴心聲,尋求支持。
  • 若懷疑自己或身邊的親友患上抑鬱症,應儘快尋求可靠的專業人士協助。